“袁隗虽说有声望,也能稳住朝堂,但我觉得此人心术不正。”
“利用他管理好朝堂就好,不应该跟他走的太近,更不应该听从他的任命安排。”
李儒还是很聪明的。
应该说,非常非常聪明。
董卓能够以少量兵马,拿下洛阳,全靠李儒的谋划。
只靠董卓那武夫的脑袋,压根就没想过,他能一举站在大汉顶尖的位置。
李儒已经发觉袁隗不安好心。
其他朝政也就罢了,在各地方的官员上面,袁隗格外用心。
而且举荐的,全都是于袁家交好的关东士族集团。
按照李儒的设想,董卓应该重视凉州文人,幽州,并州,哪怕是关中的也行啊,但万万不能重用关东士族。
关东士族本身就对董卓的敌意很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董卓觉得重用关东士族,对方就会投桃报李?
但李儒感觉,这些关东士族,只不过是一群白眼狼而已。
有句话说的好。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几个边境的文人,本身就是被关东士族排斥的群体,即便身在朝堂,也郁郁不得志。
重点提拔这些边境文人,用以打压关东士族集团,才是正途。
董卓只需要从中把控好力度即可。
平衡之道,帝王之术,永远也不过时,而且非常好用。
像皇甫嵩,盖勋,卢植这些边境文人。
本身就有着一股正气,虽说对董卓的行为多有不满,甚至直接出言顶撞。
但在李儒看来,这些人绝对可以重用。
而且这些人绝对不会反。
董卓应该把这些人团结起来,才能更好的控制洛阳,掌控天下。
反观关东士族的文人,一个个油嘴滑舌,阿谀奉承倒是熟稔,屁的真本事没有。
而现在的董卓,突然掌控了这么大的权利,一时间心思都飘了起来。
有不同的声音,就想着要杀人。
越发喜欢阿谀奉承,喜欢跟关东士族黏糊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