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下书网>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 210-220(第15页)

210-220(第15页)

老鬼们自然还是以姜维的想法为主,他如此反感,说明记载上的未必真切,不过是伪装出关系好罢了。

小吕嘀咕道:“这可是陈寿亲笔认证的……”

“陈寿?陈承祚?此事又与他是什么关系?”姜维眉头皱起,顺了一下当时的情况,陈寿是谯周的学生,而谯周是后期季汉的带投大哥,想必到了魏国后也是高官厚禄。

姜维得知自己和钟会的关系被陈寿记载为“情好欢甚”,气得立刻拔剑,道:“既存在这等误解,待我去将钟会杀了,以证清白!”

陈寿对姜维的描写是个脾气又差还穷兵黩武的形象,毕竟那时候的陈寿已经是晋朝的史官,姜维作为魏末司马家掌权时的头号敌人,就算是以公正著称的史官,也只能春秋笔法一下,可不敢说多好的话。

对于姜维的凄惨下场也是“终致陨毙”这样听了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评价。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以为姜维是投降钟会后两人臭味相投,一合计不自量力要帮着钟会谋反,结果死无葬身之地,便没有什么可以感叹的了。

直到,在姜维死去的80多年后,乱糟糟的天下争夺中,东晋大军平定在西蜀的成汉政权,攻入成都的宫室,发现一封曾经姜维写给刘禅的信。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封信之后便收录进了此后第二年开始编写的《华阳国志》之中,几十年后又被一位名叫裴松之的人,写进了《三国志》的注解之中,这样每当有人阅读到姜维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知晓他当年并非真降,是忍辱负重,是国家已经不存在还在努力复国的可歌可泣的悲烈传奇之人。

而与钟会的关系,也就辩证为塑料兄弟情,老头子骗小伙子,骗了兵还骗了命。

老熟鬼们自然是知道姜维与钟会称兄道弟是为了复国大计,只不过,钟会那小子也是一个立场不同导致的仇敌,他们如今连曹贼吕布,以及有杀关羽之仇的孙权都能一起生活。

一个挺礼貌的、被他们大将军骗得团团转的小辈,反而至今计较,倒是显得胸怀狭隘了。

老熟鬼们没来得及拦下姜维,见他已经提剑循声找过去,跨过栏杆直接跳到山林坡道里,鬼魂们不得不跟过去。

吕思彤可不敢当着这么多游客的面翻阅护栏跳下去,只能沿着小道往下跑,在护栏外有序围观。

姜维跑下去,就看见一个浑身是血的青年人四处呼唤寻找,走得匆忙手里头甚至都没拿兵器,想要杀死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钟会……

姜维回忆起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时的疑惑,据说很小的时候就聪明非凡,心思缜密谋无遗策,是司马昭的幕后心腹,足比自己小了二十多岁,因此那时带着几分对这位敌国将领的轻视。

而灭蜀的天大功劳也让钟会不到四十岁就得了司徒一职,位列三公,如此盛名,本该前途无量……

就在姜维握紧佩剑回忆过往的时候,钟会也看到了这边站着的浑身是血都快认不出的人,他跑过来,抓着姜维惊呼道:“伯约!伯约……我们死了呀?失败了!”

“此时说这些有什么用。”姜维甩掉钟会的手,很是愤怒,陈寿那厮居然把自己和钟会写成了真好兄弟,此乃奇耻大辱!在和他称兄道弟的每一个瞬间,都在算计着复国成功之后杀死他,用他的头祭奠告慰先帝和丞相。

姜维一直在等着复国的那天,等着杀死钟会的那天,却不料想,和最想杀的人死在一起了。

“是……为时已晚了!”钟会往边上的树上狠狠一锤,痛苦道,“伯约,是我对不起你,若非我犹豫不决不听你劝说早作决断,也不至于夜长梦多让他们得了机会!以至于兵败身死!”

“……”姜维握了握手里的佩剑,这蠢小子怎么都死了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还给道歉起来了。

钟会还没察觉到异常,对眼前情况并不了解,他醒来后就看到很多无法沟通的陌生人,偶尔听到几句什么姜维祠堂之类的话,就跟着游客往南边飘过来了。

见姜维不说话,钟会长叹一声,说:“既已经失败,只好退居一方再做打算,也不失为刘备也。”

“……”姜维原本还有恻隐之心,觉得撇去当年立场来说,自己害死了一个有为青年,而且对方的确十分厚待自己。今无国可复,再杀这蠢小子,岂不是算恩将仇报。

但这些顾虑和犹豫,在听到钟会又不知死活地自比刘备后,就烟消云散。

当年他听到这话只能默默咬牙不能叱责,将愤怒羞辱和不甘尽数憋着,如今,没有什么可以忍耐的原因了。

“混账!钟会小儿,先帝岂是你能直呼名讳的,更不是你能比的!”姜维抬手就刺向钟会,此时一众季汉鬼魂们已经追赶过来。

关羽大刀一横,拦住了姜维的举止,剑尖刺在青龙刀上,发出“叮”的一声剑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