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下书网>人间政道 > 第1572章 尔虞我诈(第3页)

第1572章 尔虞我诈(第3页)

蓝京下的这项“限制性吉时令”非但一举解决老城区上下班高峰堵塞问题,隔了段时间后居然令得盛行一时的路祭渐渐消失,乃至隔了五六年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原因在于路祭本身带有炫耀给街坊邻居和路人的意味,然后相互攀比蔚然成风,现在被局限于晚上八点至早上六点之间,家家户户关了门,路上行人不多,炫耀给谁看啊?况且紫寺的冬夜真冷啊,动辄零下十几度有时甚至零下二十多度,在北风呼啸的路边怎吃得消?很多稍微远点的亲朋好友点个铆、尽个心意即离开,时间久了,形式感越来越淡,范围越来越小,程序也越来越简单。

二是打响机构改革的第一枪即主导市电视台和紫寺日报社合并。

事情起因是紫寺日报社向市委组织部推荐提拔行正办主任万刚为专职副书计,理由是履历丰富,在各项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跟踪中表现出色,那段时间市委组织部因为庐陵平被双规闹得有点乱,也就稀里糊涂同意了。

报社副书计是副处职,按规定要向市委书计报备,结果万刚已经履职两个月,报备材料才送到蓝京案头,一看人事档案勃然大怒:

万刚居然不是党员!

一个非党员被任命为党委副书计,煞有介事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两个月,简直天大的笑话。

蓝京没责怪新任组织部长陈车行,也理解最近市委组织部一团乱麻,却迁怒于紫寺日报社:

领导班子都是睁眼瞎,不踏踏实实做好基础材料、把关推荐关么?

再研究报社干部花名册,发现区区几十个正式编制的处级单位,居然有一位社长、四位副社长、三位副书计、一位总编辑和两位副总编辑、一位工会主席,总共13位处级干部!

再看部门设置更为荒唐,每个版面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包括要闻编辑部、正事编辑部、经济编辑部、农村新闻部、民生新闻部……加起来21个部门,个个站出来不是部长就是副部长,还有部长助理。

正式编制基本都是干部,那么谁干活呢?临时工。

紫寺日报社共招聘了140多名临时工,承担着采编、撰稿、排版、设计、插图、校对等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报酬却相当低每个月只有可怜的三四千块钱,图的是有个还算体面的工作。

蓝京请来市委宣传部常宁忠林,直言不讳说: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已经达到光速,我蓝京要是在市府大院门口摔个跟斗,五分钟后全黄砬都能知道,说不定还有现场动图,可报刊第二天才能印出来,何况它敢报道么?传统媒体已被逼到墙角,还不求新求变,努力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杀出血路,还沉溺于官本位,靠财正供养,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死气沉沉的现状!”

宁忠林叹息道:

“不单日报社,广播电视领域同样如此,老百姓概括为‘两无效一浪费’——记者无效劳动、电视无效传播,浪费财政资金!广播电视台,广播早停播了就剩下电视台,正式编制工作人员60多编外人员一百多,一年工资、社保、医保、福利、津贴两百多万,然后设备损耗、采访经费、制作费用等等每年花费财正资金六百多万,两项相加一千万可没有任何产出,每天播放本地会议、领导视察等等新闻节目收视率近乎为零,唯一作用领导开会调研时有摄像机跟着,显得场面庄重和仪式感,除此之外真不知道起什么作用。”

蓝京翻出市电视台干部花名册,看得眉头深蹙道:

“原以为日报社13个处级干部很过分,电视台居然处级干部职数居然是它的双倍!怪不得都说财正资金花到哪儿去了,干部编制为什么总那么紧张,原来被一大群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牢牢占据!”

“钱要用在刀刃上,干部编制应该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我认为传统媒体在今后宣传领域和意识形态工作中能够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宁忠林作为宣传部常宁可把肉烂在自家锅里,不可能主动要求削减编制和经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