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下书网>敛财人生[综] > 第1323章 重归来路(1)三合一(第3页)

第1323章 重归来路(1)三合一(第3页)

可就是这么不巧,当地今年是大旱,田地绝收。从开年到秋收,愣是一滴雨都没落下。余梁呢,家里的粮食不少,这个时候,他只留够家里用的,就找了粮店,高价把家里的粮食卖了,却也低价把家里的田亩庄子给卖了。得了银子,回来就拾掇着,悄悄的准备走人。

结果这还没走了,一家只听过却从来没见过的老亲找来了。

是余家祖父的一个表妹,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孙女来了,也是糟了灾了,找过来就是为了找个活路的。说是早些年,跟余家的老太太说好的,两家做亲。

等真的拿出当年的书信和信物,这小孙女邵华,就成了余梁的妻子,余桐的嫂嫂。

而那老太太,在把孙女安顿好以后,一口气倒腾不上来,去了。

把老太太匆匆安葬了,三口人就搬家了。余梁常在外面跑,消息就比别人灵通。因着旱灾,饥荒,到处都是卖儿卖女的。如今尚且能熬一熬,可入了冬,就不好熬了。之前,市面上出现了大批的陈粮,好些还掺杂着一些杂草碎石。这种东西,别人不认识,余梁认识啊!之前也见过那种赈灾粮,就是这样的。

这样的粮食如今卖的是高价,没有钱,拿家里的地,拿老婆孩子换粮食,都行。

这可就不正常了。

余梁回来给余桐说这些,这姑娘囫囵个的听着,她并不是很明白这其中有什么关窍。但林雨桐却明白这意思。赈灾粮被人倒卖出来了,那拿什么赈灾。最开始许是大家还反应不过来,但随后,逼的人没办法的时候,那就肯定是要乱的。

所以,余梁一点也不敢耽搁,说走就走。

家里还有几个老仆,余梁本说要带走的。可这人家父母亲人都在这里,能去哪?

只有一个伺候林雨桐的老嬷嬷,人家也走不了了。她闺女家就在左近,横不能骨肉分离。

家里还剩下一些陈粮,留下老嬷嬷看宅子的话,那粮食是够她吃一年的。后院还有一亩的菜地,半亩的池塘,往年那里面的出产也得有十多两银子。她只要照看好了,那些东西比养活她是足够的。

这出门,只有一个十六岁的男丁,带着一个十五岁的小媳妇,一个十三岁的妹妹,一架据说是母亲的陪嫁的旧马车。三个人身上都缝着一百两的银票,散碎银子几辆,马车上有些干粮,能撑一段时间。

没有护卫,三个人要是碰上流民,那才真是要了命了。所以,这个时候,赶的确实就是时间。

心里大致有谱了,她就睁开眼睛,见邵华一脸忧色的看着马车外面,也跟着看过去。这个时候,外面的景物已经有些不清楚了。天晚了,却没有地方投宿。

荒郊野外的,又是大冷的天,怎么办呢?

外面是一声声的扬鞭声,听不到说话的声音,不用问林雨桐也知道,坐在外面的余梁这会子有多累。

可这马只有一匹,这么走下去估计也是撑不到天亮的。

她就试着问:“哥哥打算去哪里?”

余梁好像有些惊讶妹妹会主动说话,“去哪里?去京城!天子脚下,总有一碗饭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如今走到哪了?

林雨桐将身上的披风紧了紧,“如今离京城还有多远?”

“离京城,且远着呢。”余梁的声音听上去不如之前清越,带着几分干涩,林雨桐甚至听见了他艰难的咽唾沫的声音:“咱们马上就出了辽阳,三县受灾,只候城、高县、辽阳三县最为严重,前面就是三县交界的地方,过了这个地方,前面就是沈州了,只要到了州府,情况就会好转。这马估计也该跑废了。到了州府,那里有镖局,咱们找镖局,跟着镖局进京。只要到了京城,咱们再想办法。”

倒是有成算。

林雨桐也不知道这什么县什么州的是哪里,不过听着还算是靠谱。

只是,这前面三个受灾县的交界处,有那么好过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