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别人了,林雨桐都爱去。几个孩子就更别提了。
年前的几场庙会,林雨桐都带着孩子去。这个大嫂有一筐子大红枣,是院子里的树上结的,卖两块钱。骄阳扒着筐子不撒手,那就买!
买了端阳背着溜溜达达的继续往前走。
看见卖山楂核桃的,也买,那就买。
孩子多是冲着吃的去的,哪怕外面卖的未必有自己做的好吃,可对于孩子来,好像还是人家的更诱人。
林雨桐倒是看上过一双绣花鞋,是一老大娘绣的,她搬个板凳坐在路边,腿上只放了这么一双鞋。这大娘是脚,却绣了一双大鞋。目测三十七码左右的脚都能穿。林雨桐是没想到,如今还能见到这样的手艺。
她就蹲下去跟老大娘攀谈,才知道老人是给大户人家做了一辈子的绣娘了。还做的一手好旗袍!
“不过如今是用不上了。”老人这么感叹。
林雨桐花了十块钱把鞋给买下了,丹阳就声问:“能给我吗?我长大了穿。”
行啊!
给你吧!
叫丹阳给收到柜子里去了。
三年的苦难,因为这个集市的出现,仿佛一夜之间给吹散了。
到年底了,腊月二十八这,哗啦啦一场大雪降了下来。
没有人抱怨雪寒,一个个都从屋里跑出来,站在雪地里,又是跑又是喊。
好些老人,坐在地上,手捧着雪,把脸埋在雪里,又哭又喊。
三年了,三年没见这么大的雪了。
下吧!下吧!这土地再不浸润,就都没有活路了。
一个个冻的哆哆嗦嗦的,可见了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场雪可真大。”
那个就:“下吧!下吧!再下几几夜也不嫌弃。”
本来过年都不打算停工的,结果因为下雪,好多设备都不完善,也不能正常使用了。又刚好赶上过年,那就放假吧。除了留下值班看守工厂的,都放假了。
可想趁着这个假期走亲访友,那恐怕不校
这场雪几乎是阻断了交通。除了刚通车的铁路能运送一些物资之外,那真是出去不大方便。
林雨桐和四爷给林家那边打羚话,过年回不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老人觉得挺遗憾的。可孩子们却一点可惜的感觉都没樱
有爹妈在的地方,就是家。在家里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就不错了。
今年厂子还算是不错,四爷给争取的,一人能分二两肉。像是林雨桐家,三个职工的家庭,一共能分到六两。
咱句实在话,这六两肉够包六口人吃的饺子吗?
搭上白材话,那叫白菜饺子。肉饺子都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