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桐也笑。其实她也猜着了,范云清一走,那两口子就种蒜,弄了个那么夸张的花盆,半点也不符合林晓星的审美,怎么可能就是种蒜呢。必是有猫腻的!
能有什么猫腻?
想想也能知道。
她就老太太:“您就当什么也不知道。”
可不就是当啥也不知道嘛。
老太太住在林晓星那边,跟林雨桐这边还不一样。这边呢,好歹还能隔出只能放一张床留个过道的房间出来,晓星那边就不校苏瑾睡地上,老太太跟晓星带着孩子睡床。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老太太也不可能带着援华住林雨桐这边。先不孩子半夜要吃奶,就只孩子,半夜哭闹这一条就不校没道理叫妞妞两口子跟着受累。
可老太太这么住着,两口想亲热一下都不方便。短时间的住住没事,等时间长了,长日久的,叫人家两口再疏远了。
老太太就想着,等孩子半岁了,好侍弄了,到了周末,她就回林家,给人家两口子腾出点空间出来。结果根本不用等那么长之间,没过多久,晓星没奶水了。奶水越来越少,根本就不够孩子吃。
怎么办呢?
老太太带孩子直接带回林家吧。林家那边现在有两只奶羊,孩子现吃现挤现煮,还是比较安全的。气一暖和,羊奶放的时间长了,孩子吃了也不好。
这是最靠谱的办法了。就这么着吧!
不过是两口下班吃完饭之后,得去一趟林家,看着孩子睡了才回来。
于是晚上的时间,林雨桐家的自行车就归苏瑾两口子用了。
林晓星就:“咱们骑的时间,都比姐他们用的时间长。要不,也买一辆吧!”
买?
拿啥买?
苏瑾就:“攒钱吧。省着点,今年也别买啥衣服了,咱俩省点,攒上半年,买一辆也行啊。”其实他之前一直想买收音机的。
这段时间,楼里又流行买戏匣子了。
头一个买的是钱思远,这家伙听广播,听政策,听的可上瘾了。
这时候这玩意还算是新鲜,晚上都在楼道里听呢,叫钱思远将声音放大点。
到了晚上一过九点,这有些电台的内容就有些不对了。
什么二舅呼叫大山,你外婆病重,请于多少多少号赶哪一趟船。什么勘探队呼叫几号队员,限期多少号多少号归队。
这些女人听的还愣呢:“这都的是啥呢?这叫大山的咋知道他二舅这个点叫他?勘探队咋还要广播联系自己人呢?”
男人们就故作高深的呵斥自家女人:“知道啥啊!这是特务的联络暗号……”
然后大家才恍然,这敌特还在活动啊。
几乎是自发的,大家心里那根弦都给绷紧了。就是孩子们也不例外。孩子们之前念的顺口溜是:“牛皮筋,我会跳,三f运动我知道。f贪污、f浪费,官|僚主义我反对。”如今换了,换成了:“咕噜咕噜锤,看谁最倒霉;咕噜咕噜包,看谁先挨刀;咕噜咕噜剪子,看谁能过坎子;警察抓特|务,看谁是特|务。”
就连丹阳这么大的孩子都会了,看见人家悄悄话,就声问她爸:“那人是不是特务?他们是不是在交换情报?”
四爷也凑过去爬她姑娘耳朵边上悄声:“不是啊!人家声话是懂礼貌。不能在公共场合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