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就说了:“别跟他那人计较,他这半辈子过去了,都没长进。跟他说啥呢?”
吃了早饭,就得回省城了。
何小婉过来,搭顺风车。
只能带着去,还把人送到她住的小区门口,这才开车回来。
“小区很老,是原来的钟表仪器厂吧。”清宁朝后看,“我听谁说,这厂子倒闭了,都下岗了。”
林雨桐嗯了一声,不是东城区的,她对此不是很了解。
何小婉过成啥样,都跟咱没关系。
林雨桐忙着写论文去了,四爷那边科技城开始动工了,都忙活起来了。
清宁的暑假才正式开始了。
跟同学一起到处疯玩,跟毛丽一块,采办上学用的东西。
毛丽是买衣服,最起码得买秋装,到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先买几身换洗的。等熟悉了之后,冬天的衣服可以自己去买。
清宁不觉得她自己有什么需要买的。
衣服挺多的,“我去买几张CD碟片。”
有人送了随身CD机,以前买的那些磁带就不能用了。得换成碟片才行。
两人买了碟片,她又陪着毛丽买了两条牛仔裤,两件T恤,两件夹克外套,两双运动鞋,就结束了。
毛丽羡慕清宁的不得了,“我想要随身听,不过她妈没答应。”
清宁就道:“我这也是缠着我爸给买的。我的随身听给我姐了,她也是想买,我姨妈说耽搁她学习,不给买。我给的这个她还得偷着用。”
“我妈是舍不得钱。”毛丽这么说。
从去年开始,上大学需要交钱了。前些年上大学是不要钱的,每月还给生活补贴,后来成了象征性的收三五百,最多不过六百。可如今呢,学费得两三千。
普遍工资一个月四五百五六百的情况下,一年光是学费得好几千,这可不算是少的了。
毛丽就问:“你妈说了给你一个月多少钱的生活费没?”
清宁想到自己这些年攒的钱,家里还没说过这个呢。
她就问毛丽,“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我妈给我三百。”毛丽叹气,“就这都是我妈的大半工资。”说着又高兴起来,“还好我们是师范专业,每个月有一百二十块钱的补贴。这些钱攒着买衣服啥的该是够了。”
也就是一个月四百块钱对大学生来说,过的是有油水的日子。这还得是家庭条件好的。
清宁就觉得,她手里的钱足够上完大学了。
这边才说了钱的事,结果班主任又打电话叫了,“来一趟,省里、市里给你的奖金都到了,过来领一下。”
省里给了两千,市里给了一千,区里是林雨桐当家,本说不给了,但是书记说了,不能假公济私,但也不能因私废公。得公平,这还有文科状元呢。对不对!何况这都是成例。于是拍板,给八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三千八了。
杨主任回去就说杨东:“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人家上学是赚钱呢,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