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一楼去。
屋子其实不错,两室一厅带个大阳台。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
严格就说,“两个人住刚好,一家三口人也行。”
再多一个人都觉得挤了。
徐强抿嘴:“安置房本来就不大。”
“不大好。”大房子一家子要几个儿子的话这该怎么分?还不然一家一户小的,能住。
清宁注意到,交房的时候几个地方是做了一些粗装修的。一个厕所,每个里面有蹲便池。再一个是厨房,水是接通做了水池的。还有线路,基本是已经引到户内了,接上电线就能用。再就是暖气,暖气片都是安装上的。还有一些需要防护栏的楼层,都是带着的。
清平回去就问她妈:“干嘛装这些?”这不是应该装修的时候由住户自己装吗?
林雨桐就问:“你觉得有几家装修的起?”
清平沉默了,是的!好些人家都装修不起的。
如今交出去的房子,就是水泥的毛坯房,但住过草房的都知道,这毛坯房有啥要装修的?这还不好?
还有厕所,不弄个便池,留个下水口,就敢有人给上面套个塑料带子当便池用信不信?
所以啊,你得给安排的,他们哪怕马上搬进去,就基本能生活。
清宁敬佩的看她妈:“您不是敷衍的当官,您想的很细致。”
不花一分钱,把家当搬进去就能生活。这是最体贴的安排了。
可这些多出来的花费,不知道妈妈跟人家谈了多长时间,花费了多少精力才争取来的。
别人都说当官的如何如何,可清宁却觉得,自家妈妈这官做的,晚上躺下一定能睡着。都是凭着良心做事的。
雪下来了,天冷的邪乎。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住在暖气屋里是这滋味。暖和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路边看见不少提着篮子,篮子上盖着棉垫子的大婶大娘。
林雨桐接闺女放学,顺便接了严格。
俩孩子在后面坐着看外面,都猜这些人是卖啥的。
严格说一定是糖炒栗子。清宁说大概是烤红薯。
毕竟是大婶大娘们,带着那烤东西的铁皮桶子不方便。
两人打赌,问林雨桐那是卖啥的。
林雨桐好几年都不逛街了,没那个美国时间啊。
孩子问了,她就停车,给了十块钱给两人:“你们下去买吧,不管是啥,买回来就行。”
然后俩孩子带了一篮子蒜苗回来。
根根长的都细细的黄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