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成领导了呗。
四爷的应酬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年前送年货的差点把家里给淹了。
这天,两人从外面应酬回来,一进家门,就见老五和赵爱华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见两人回来了,就都起来,叫四哥四嫂。
林雨桐一边换鞋,一边看边上几袋子的花馒头。
不用问,肯定是这两口子带来了。
“家里可吃不了那么多。”林雨桐就道,,“以后别带这些了,家里不缺。”
赵爱华就说:“想着城里做馒头不方便。”
怎么会不方便?
食堂的大师傅早就蒸好了,要了直接送过来就行。比家里做的精致多了。
好吧!是人家的心意,只能受着呢。回头叫周文和秦芳分着拿家去算了。
四爷问老五:“不忙了?”
“年前歇几天。”老五有些拘谨,他比起其他兄弟,几乎是没来过这边。
“坐吧。”四爷脱了外套,又帮着桐桐把脱下来的大衣挂在衣架上。
两人过去坐了。
小老太坐在一边拿着手里的棉鞋叫林雨桐看:“看这针线活做的,多细致。”
林雨桐这才注意到沙发上一堆的棉鞋单鞋,有小老太的小脚鞋,有给俩孩子的棉拖鞋,还有给林雨桐和四爷的。都是家里穿的便鞋。看的出来,是用了心思的。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林雨桐就问:“这个时候过来了,是有啥事吧?”
赵爱华就推了老五一把,老五愣了一下就说:“也没啥事。就是吴达,农闲没啥事干……”
赵爱华面色微微一变,就赶紧道:“到底年轻,光是出傻力气也不是个办法,就想着看是不是上个技校啊,还是直接去找个活干……”
不管是上技校还是找活干,这都得林雨桐和四爷来想办法。
这个时候的技校,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
找活干,那就是想进工厂,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老五对这事并不怎么热衷,大概是逼着来的吧,要么不会说出农闲没啥事干才找活这样的话。农闲找活那就是想找个临时的。可赵爱华抢了话了,就是想找个长期能干的。
这事对四爷和林雨桐都不是难事,可还是那句话,这事有没有必要帮。
为孩子求爷爷告奶奶,这事不稀奇。为孩子求人的爹妈多了去了。去了就是看人脸色去的。求人张这个嘴不容易。都是口问心,心问口,心口相问了无数遍的。
当初赵爱华跟老五那就是各取所需,可等真嫁过来了,才发现她的要求其实能更多些,金家远比她想象的好了太多的时候,难免就起了心思。
又是做鞋子,又是蒸馒头,下了这么大的本钱,为的也不过是孩子好过一些。
林雨桐把话也说的明白:“安排个人,这不难。不看老五的面子,也得看俩孩子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