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思索了一番,觉得这个计策虽然成功率确实没法保证,但哪怕不成也没什么损失,便立刻准了。
听徐庶的意思,此策核心神髓就是“假装很急,无暇顾及”,从而导致留下看守宜城的力量很弱,勾引敌人。
关键城中的蒯祺也不是什么智谋之士,这样的计策对付他应该够用了。
刘备便立刻给黄忠使了个眼色,让黄忠照此最后尝试一次骂阵。
黄忠心领神会,很快再次回到宜城门外,对着城头大吼:
“蒯祺小儿!你们蒯家和蔡瑁勾结,谋害使君,至此还冥顽不灵,非要狡辩,那就休怪太尉帮使君清理门户了!
最多三四日之后,诸葛司徒自会带大队步军赶到此地,到时候打破宜城,玉石俱焚!
葛公车便是司徒首创,攻城之强,天下共知!那些葛公车原本是为襄阳准备的,破你宜城不过举手之劳!
现在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还不开门迎接王师,到时候城内蒯姓便一个不留!”
蒯祺原本以为还能跟黄忠多打打嘴仗,辩论一下刘表究竟是不是被谋害的。谁知黄忠一次辩不过,就直接不跟他讲道理了,直接以灭门相威胁。
蒯祺这种士人,顿时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感觉。
蒯祺单方面反驳狡辩,对方根本不听,就拨马走了。只在宜城县三座城门外,各自留了数百骑监视。
……
黄忠完成了威慑敌人的任务后,很快追上刘备,汇报了情况,想要继续担当先锋。
但刘备和徐庶,却笑着让他稍安勿躁:“老将军不必如此急切,你便率领千余骑,在这宜城之北、夷水汉水交汇处,搜集船只,以备潜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论蒯祺是轻视我军留下来监视的骑兵、出城突围,还是走汉水水路北归,你都给孤截住便是。去襄阳的任务,自有叔至保护孤前往。”
黄忠闻言不由急了,这还是他正式投靠刘备后,第一次捞到立功的机会呢,怎么能错过去襄阳?
还是徐庶安慰他:“老将军请想,宜城守将戒心已如此之重,襄阳还能剩多少可乘之机?反正骑兵无法攻城,威慑和晓之以理的任务,有叔至就够了。
你在宜城这边,反而有立实打实战功的机会。只要拿下了宜城,就有了沿汉水北攻襄阳的跳板,对后续持久战颇有帮助。当年景升公入襄阳前,先到宜城,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里也很重要。”
黄忠还有些担心:“可我军兵力本就不算多,末将如若不能亲随主公左右,主公的安危会不会……”
对于这个问题,刘备立刻打断道:“这一点尽管放心,我军都是骑兵,而且体力充沛,敌军主力来袭,自可从容退走。而且叔至也曾担任过孤的宿卫护军,汉升不必多虑。”
刘备说的也是大实话,陈到历史上就带过刘备的嫡系精锐白毦兵,也担任过刘备的中军护军,让陈到保护刘备本人的安全,已是绰绰有余。
如果听说曹操亲自来了,刘备暂时稍退,等诸葛瑾的水军步军会师便是。如果只是蔡瑁敢凭他自己那点部队、出城反击刘备,那正是求之不得。
这并不是刘备自大,虽然刘备本人不算什么名将之才,但是带着近万骑兵、跟襄阳城里的蔡瑁部曲交战,刘备还真不带怕的。
蔡瑁麾下的士兵虽然远比刘备的第一批部队多得多,但并不精锐,人心也不齐。
守城的话蔡瑁还能靠积威控制住军队。一旦野战,刘备只要攻心得当,并且打出为刘表报仇的旗号,再用刘琦的名义拉拢,蔡瑁自己都不敢想其麾下有多少人会临阵倒戈。
黄忠见确实是这个道理,也就没再坚持,乖乖领受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