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等地,还有万余兵马,雒城也有两万兵马,成都更是有三万之众。南方各城,加起来也有一两万之数。
我军虽然北边丢了二百多里疆土、南边丢了九百多里疆土,但可战之兵,不过从十一二万降到八万,主力尚存。
那些不忠不义之徒投了敌,留下的都是坚贞之士。张任、雷铜不也坚定死守了么?
虽说刘备势大,靠我军独力不太能击溃刘备,但只要拖过冬天,等来年春耕,曹操必然知晓刘备变生肘腋,到时候大军与刘备争衡,刘备也就顾不上我们了。”
刘璋听了王累的话,迷茫的眼神重新渐渐聚焦,也算是看到了一条出路。
他初闻前线连败、兵马城池丢得一塌糊涂时,之所以动摇,就是因为觉得守下去毫无希望,觉得靠自己是打不过玄德兄了。
但王累却给他注入了一个期待,让他心中有了一张时间表。那就是只要拖到开春,曹操必然会知道,再拖到秦岭融雪,说不定就是曹军全面进攻刘备的时候。
这就好比一个体渣,原本在体育考试做曲臂悬垂的时候,已经摇摇欲坠撑不住了。
但是监考老师递了一个秒表到他眼前,告诉他撑到倒计时走完就及格,这体渣也就凭空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
眼看刘璋犹豫,一旁的郑度也趁机劝说:“主公,若是我军如此不堪一击,刘备纵然战前许诺过善待,他最后真能兑现么?人心都是贪得无厌的,何况刘备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这都不是第一次了!
不管最终如何,一定要让刘备看到我蜀中将士的骨气!让他知道我蜀中之士不可侮!如果是在敌军势如破竹时放弃,只会一世受辱。”
郑度不经意间,倒也说出了一番类似于“以斗争求和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则和平亡”的大道理。愈发让刘璋不敢轻易放弃。
这一点,也是符合后世战争常识的。有时候双方闹到兵戎相见,如果在敌军兵锋正锐的时候求和,那根本就求不到好条件。
稍稍遏制住敌人的攻势后再谈,反而能得到一些优待。
刘璋也不傻,自然能听懂其中道理。确实不管最终如何,现在打都打了,得罪也得罪了,必须认认真真展示一下肌肉,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是有害无利的。
就算现在立刻放弃,刘备也不会给他更好的条件,那还不如再试试。
人都是自私的,首先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这很正常。
王累察言观色,见主公终于稳住了心神。同时王累也清楚,自己已经被敌军的檄文打上了“益州地方保护注意分子”的标签,是不可能善终的。于是他最后一咬牙,对刘璋表了一下忠心:
“主公如果担心生灵涂炭,最终仍然撑持不住,还徒增罪孽,不如请我与郑从事分别监军南北,若还能前往绵竹、僰道那就最好。若是已经被围无法进入,我等愿分别往雒城、南安驻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成都城池宽阔,难以面面俱到防守,且百姓稠密富庶,实在不该遭兵火。若是我们能在绵竹、僰道等地扞卫我蜀中将士尊严,则主公自可高枕无忧,等来年曹操与刘备交兵。
若是我与郑从事死在当地,主公真心觉得没有希望了,也可以成都与刘备和谈,反正到时候刘备肯开给主公的条件,也不会比现在差的。”
“你……你们居然如此忠义?!”刘璋听了这话,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但是旋即,刘璋又有些害怕,因为他觉得这种程度的忠义,已经无法解释。而且就在几个月前,法正、张松也曾经表现得很忠义。
可如果王累说的是假的,他又为何要安慰自己、防止自己动摇呢?如果自己骨头一软,直接投了玄德兄,他们应该也没什么损失才是。
刘璋举棋不定之间,只好先挥手示意王累、郑度退下。
二人只好退下,黄权也要跟着退下,却被刘璋用眼神暗示留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