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晚却只觉得“自我怀疑”这样的特点,一直伴随她到现在。
加上余钺是做刑警的,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也被他带入到生活里,戚晚和他在一起,有时候会觉得有趣,有时候又会觉得他们像是一对神经病,一个怀疑自己,一个怀疑他人。
再说眼下。
戚晚将第一张卡片抽走,露出第二张。
第二张卡片中间写着四个字:男性死者。
作为悬疑小说前期的思路梳理来看,这再正常不过。
只要涉及命案,就说明有人死亡,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戚晚见了却抽动了一下眉尾的肌肉,眼前再度闪现出之前就出现过的画面。
两个男人,一个倒在血泊中,一个躺在沙发上,他们都已经奄奄一息,而她就抱着膝盖坐在旁边。
这又是妄想吗?
戚晚拿起笔,在“男性死者”旁边补了一笔“x”。
两名男性死者周围大片留白,这里还有许多社会关系待补充。
还有他们为什么遇害,作案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作案方式,等等。
戚晚将第二张卡片也拿到一边。
到了第三张卡片,这就涉及到新小说《来自黑夜的救赎》的基本主角设定。
——叶家四姐妹共同犯罪,为什么呢?
思路梳理:亲情应该是主导原因之一,四姐妹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羁绊。即便有人并不愿意参与,却因为无法割舍的情感和血缘关系而被迫入局。在主动性上应该有个明显区分,有人牵头,有人被迫,有人收拾残局。
——四姐妹多大年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答:如果是在一二线城市,一家四个孩子不太合理,这涉及到计划生育。所以应该发生在小地方,三线城市以下,孩子是偷偷生的。南方一些小城市有很多类似的事,而且连着生了四个女孩,多半有重男轻女的原因。
——四个女主不同职业,一个光鲜亮丽,一个职业自由,一个精神富足,还有一个职业高尚。
初始设定:演员、记者、小说家、法医。
演员,职业演员,偶像。
戚晚脑海中很快浮现出原型的模样,就是黎湘。
再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了。
至于记者。
说实话,戚晚已经不太记得辛念的模样,她翻找旧物时找到一些高中时期的春游照片,在里面看到未成年的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