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声音更低,却又腼腆的笑起来,“你要是不收,我跟你爸咋出这个门?以后咋还能见你婆婆?还怎么登门?”
“你也看了,我这条件不至于养不起……”
“我知道!”
周红谷的头低的越发低了,“本来就没养你,亏着你哩!现在家里还拖累你,如意的事,我知道你跟司晔贴进去不少。不光是钱的事,还有人情。现在这人情比天大,我跟你爸笨,又没有啥本事……不知道你怀着娃娃,还挂累你给你兄弟操心。你要是不拿着,我跟你爸心里过不去。”
“那家里得是多难过?这养个孩子也不是一把要这么多钱吹气球一样往大的吹呢,对吧?三块是个心意?两块也是个心意?等你有了,你给娃再买个啥不是一样吗?非要拿这么多吗?要是需要这么多钱,一口气能把他吹大,那咱一家子都去医院……”
周红谷吭哧一声笑了,哪有这么说孩子的?她笑完了才道:“你大姐那边结婚了……我也没敢告诉你。她找了个咱们本省的知青,一直也没回来探亲,我也没见过是圆是扁,连个照片都没有,你大姐非说要结婚。那你说……成个家容易么?我跟你爸把家里的积蓄给寄去了。”
桐桐就皱眉,“那既然是本省的,男方的父母有没有上门?”
周红谷低声道:“日子都艰难,也就讲究不起礼节了。”
是说没法挑理。
桐桐攥着这个钱,都不知道该收还是不该收了。
但最后她还是把钱留下了,回头叫四爷去省城的时候给捎带点粮食,再把钱还回去算了。
“这是最后一次了!”
桐桐看她,“再让我知道一次,我就再不踏进家里那个门了。”
嗳!嗳!
两口子就是看了个孩子,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就又走了。
人走了,桐桐才说这个钱是怎么来的。这种情况,怎么说呢?
半下午的时候,钱美萍来了,她代表公社的同事来看孩子的,带的都是大家凑的东西。另外还有五块钱,“这是你家老太太叫人捎带回来的,说是过两天跟你姑回来看你。”
说着还笑道,“说实话,你家老太太在大面上做的还行。五块,给的不少了。”
嗯!作为亲戚间的礼尚往来,给的很多了。
晚上的时候,桐桐拿了笔和纸,第一次主动给插队的林可写信。对方怕拖累自己,一直没有主动联系过。自己呢?也怕麻烦,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对方。
这是第一次,主动的去一封信,里面塞了二十块钱,还有十斤的粮票。
对于林温平和周红姑而言,这一封信去的,比给他们多少都重要。
因为亏欠,所以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因为亏欠,任何一点亲近,对他们来说都是恩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