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扔了电话,先找今儿邮电所送来的省报。第一版第二版其实都是领导的一些重要讲话精神,他认认真真的看了,是不是领导点名批评或是表扬了,话里提到这个人了。结果第一版没有什么,他继续翻第二版。
然后看到占了四分之一版面的大小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基层农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作者署名是:(通讯员)山南地区北川县青阳公社金司晔。
编辑:马秋水。
马秋水这个名还是常见的,但这个金司晔还真就不知道是谁。公社的干部里肯定没有这个人。
是下面哪个村的?
冯远在公社内部先打听呢,“有谁听过一个叫金司晔的?”
谁知道在院子里擦车的司机听了一耳朵,“金司晔,我认识!”
这司机是东大队的,叫江英。
在办公室里正忙着的古庄也往出走,这个名字不就是桐桐谈的那个对象的名字么?怎么突然打听这个人了?
这小子他还真就是挺喜欢的,觉得也很靠谱。之前对林温言说的话并不全是假话,这小子是真挺活泛的。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天天擦黑,送江荣离开的时候。
江荣就是那个江满的歌哥,在部队提干了,回来很排场。县里武Z部门还专门来人参加了江英父亲的葬礼。要走了,公社派车往火车站送。
当时天都马上黑了,就在公社门口,江荣拉着金家那小子的手就没撒开,一直在低声叮嘱些什么。那小子呢,跟人说话很有分寸,言语不高不低的,句句亲热,那么些人看着,那应对的体体面面的。
从背着人鬼鬼怏怏的说话,但听那话里的意思,两人肯定是私底下还有什么事要交代,没法名言。
就是那种你一看就知道,江荣很看重这消息。他当时还想,这小子要是能去当兵,还真就说不定一窜就上去了。
这个猜测他还没得及验证呢,结果这边就又打听他的名字。
其实他觉得去当兵最好了,桐桐的问题也解决了。过几年能通过江荣的关系提拔起来,桐桐迟早能随军。所以,工作呀,户口呀,这不都能糊弄过去了吗?
因此,他一听这个名字,赶紧往出走,听听什么信儿。
过去的时候,就见江英往里面去了。
他赶紧返回去拿了公社的账目表,装着过去找领导签字的,一把掀开帘子,然后尴尬的道:“领导忙着呢?”
没人言语,也没人赶他出去。于是,他就站在角落了,听听是什么事。
江英看了对方一眼,接着道,“……我叔伯兄弟就住金司晔的邻家,您忘了,我大哥走的时候,手里拉着个小伙子一直没撒手,他就是金司晔。您当时还说,‘你家这兄弟们不少,长的都没这个体面,看来你们家又得出个人才了’,当时我大哥笑的可高兴了,说了一句‘这小子跟自家兄弟是一样的’。”
是他呀!
冯远一拍脑袋,想起来了!那小子年纪不大,还是个大孩子样儿,但人却稳的很。说话办事特别扎眼,真就是见了就不能忘的人物。
这小子,能呀!怎么跟喉舌单位扯上关系了呢?这可不容易。
文章里对公社做了很多的肯定,便是指出问题,那也是客观问题,更加凸显了公社的工作做的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