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的时候四爷不住的回头看着桐桐笑,把桐桐看的:“走你的路。”
她在后面推他的腰,想想你怎么糊弄人家吧,老笑我干什么。
四爷并不认识马秋水主编,但是马秋水这个名字在省报上随处可见。他记下来了,然后就指名道姓要找人家。
上去之后,门口挂着牌子,夏天门也开着。
两人一过去,里面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放下洋瓷茶缸子,朝两人看过来,“找我的是你们吧,来!进来。”
说着就问,“是什么公事?还专门派人跑一趟。”
四爷进去,将写好的稿子递过去,“是我们公社饲养场的繁育汇报情况。今年五月,上面有专门的文件讲农业、农业的育种、农业的增产、家禽牲畜的繁育。但我们发现,好像咱们的省报偏重于工业、工厂、工人的报道,对农业、农村,农民,尤其是文件精神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做深入的了解报道…………”
这个……这个呀!马秋水挠头,这个还真没有专门统计过。
不过工业是领头羊,工人是老大哥,这个比重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你要非说不重视农业农村农民,还不重视上面的精神,那这可是一顶大帽子。我这脑袋可戴不住!
马秋水起身,没看稿子,先让两人坐,“坐!坐!基层的问题,那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说着话,还亲自泡茶,然后递过来,这才坐回去看稿子,“我看看!我看看。”
铅笔写的……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字很好看!
再细细的看内容,马秋水的表情看着看着就严肃起来了,这人行文很老辣呀,文字朴实,但是记录的一定是最真实的情况。
实事求是,这个是原则呀。
坚持这个原则,对基层的问题认真的反馈,对基层的努力做出了肯定,对基层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苦难也点到了。
这很好呀!甚至都能一字不改的发表了。
马秋水就问说,“这文章署名的金司晔是谁?”
“我!”
四爷放下茶杯,“我们公社希望将真实的情况做一个介绍,这也是对广大社员的一个鼓励。不瞒您说,广播都架好了,只等着变成铅字,念给广大社员听呢。”
“很好!真的很好。我们就希望能有这么原汁原味,懂农业,知农村的稿子……”
四爷就忙道:“真的呀?您的肯定对我可太重要了。我之前还想着,要不要去B京,我有看京报,最近的一刊上就有提到农业问题。我想着,上面更重视,那我们就去一趟。”
零星的串联现在还有,是不需要花费火车票的。
马秋水给惊的咳嗽了一声:可不敢!这一闹,我这就戴上一顶帽子,闹不好得放下去劳动去。
他还没说话呢,就听这小伙子又很高兴的问:“那我现在算是咱们报社的通讯员了吧。”
通讯员并不是报社记者,也没有编制,就属于经常的主动的给报社反应情况的一类人员。他们的稿子若采用了,给的是稿酬。若是没采用,但是新闻线索有价值,记者去采访再写稿,稿子的后面还是会坠上:记者,某某某;通讯员,某某某。
这玩意说到底,不占什么。不懂这个的人会觉得,通讯员挺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