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下书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百八十七章 四旬过后始悟真万事由天不由人(第4页)

第六百八十七章 四旬过后始悟真万事由天不由人(第4页)

来自倭国的白银和来自秘鲁富饶的白银,是略有不同的,倭银因为工艺原因,含有少量的硫磺,而且是吹灰法制造,而富饶银矿则是汞齐法,会有水银残留。

缇骑衙门收到的白银,超过了七成都是倭银,这让两位办案经验非常丰富的缇帅,赵梦佑、骆秉良心里产生了一些疑惑,每年流入大明的倭银为三百万银,富饶白银大约为六百万银,这七成倭银比例,有点太过了。

如此多的倭银,让缇骑开始对着倭银的来源开始追查。

走私,在大明东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万历开海以来,这种现象没有断绝,反而有更加严重的趋势。

这查着查着,南京城的几家遮奢户,就被查了出来,本来就是个稽私的案子,可是在办案的过程中,发现了硝石出口的痕迹,这就不是犯罪了,而是反贼了。

最后,查到了户部尚书傅希挚的头上。

“陛下,硝石管理极为严苛,无论是老君洞的硝石,还是舶来硝石,每一斤都在案,这些势要豪右大规模走私硝石的货源来自于哪里,就值得深究,难道大明还有除了老君洞之外,大规模的硝石产地吗”赵梦佑解释着办案的流程。

“这些硝石,是舶来硝石”朱翊钧意识到了硝石的来源。

大明的硝石矿不是遍地都是,易于开采的就仅限于老君洞,这地方管的很严,少量还有可能,能到走私的规模,绝对不是从老君洞流出来的,舶来硝石有一部分会留存在南衙,配给地方从南衙调运。

“所以,总督仓场的傅希挚,把朕的硝石,卖给了倭国,朝廷拆分南衙查府库,就只能铤而走险,火龙烧仓,哪怕被朕拷饷,也决计不能暴露硝石被卖往了倭国。”朱翊钧深吸了口气,对整个案情的大概脉络进行了梳理。

朱翊钧还奇怪,这南衙的府库烧的也太快了,怎么也要斗上几个回合,士林先闹一闹,臣子写写奏疏,朱翊钧骂街,大家在规则之内斗上几个回合,结果这还没开始斗法,火龙烧仓直接发动了。

感情里面藏着一个硝石走私的惊天大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前看,事情就是这样。”赵梦佑说话的声音都小了几分,陛下平素待人和善,可发起火来,还是很可怕的。

“缇帅,把傅希挚拿了吧,这已经不是三重指向,基本可以确定他有罪,先拿了查问,所有涉事之人,一体拿下。”朱翊钧看着赵梦佑十分明确的说道:“查到魏国公府,也不姑息,放手去做。”

“陛下,其实魏国公也是觉得南衙太烂了,所以水师换防南衙的时候,魏国公才拱手相让,他对南衙的糜烂,非常了解,但他又做不了什么。”戚继光替徐邦瑞说了好话。

徐邦瑞可不是他爹徐鹏举那个草包,倭国有了火药,倭寇入寇的时候,要拼命的是他徐邦瑞这个武勋,在戚继光看来,徐邦瑞是拎得清轻重的,这种事,不会参与,要是参与到了往倭国倒卖硝石这种事里,徐邦瑞决计不会轻易交出南京的防务。

徐邦瑞非常欢迎皇帝来到南衙,甚至积极配合朝廷的政令,公审的时候,也愿意出面,这些种种行为,都不像是对抗的姿态。

最重要的是徐邦瑞请求皇帝,给大明军兵妻室月粮,至少要在京营和水师推行,这是立场。

徐邦瑞就是首鼠两端,也没必要上这么一份奏疏,多此一举,给自己自找麻烦。

“知人知面不知心,查一查就清楚了。”朱翊钧没有听从戚继光的建议,而是让缇骑衙门彻查清楚,查到魏国公府也不要避让,一查到底。

“臣遵旨。”赵梦佑俯首领命。

大明皇帝重信守诺,这可是大光明教认定的第二大美德。

陛下有八大美德,按照大光明教的教义,这八大美德,有一样,就可以将自己安顿的很好,有三样,就可以出人头地,有五样,就是骨鲠正直之人,是天下不可或缺的人杰,有七样以上,就是人间圣人。

大明皇帝不轻易许诺,但每次许诺,都会做到,这一次陛下对南衙匠人承诺,要在一个月之内解决这些趴在匠人身上吸血的蠹虫,经纪买办和游堕之民。

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经纪买办就被抓了,查问清楚,直接在浦口上船送爪哇,七天之后,匠人聚集的地方,再没有要把孩子抱走的人牙子了。

经纪买办会被送爪哇,而抱小孩的人牙子,将会斩首示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