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红家里的地早就撂荒了。
一家三口人平日都是靠‘手工活’度日。
所谓的手工活就是去外发手工的地方拿材料回家里做。
比如塑料花,或者藤椅之类的东西。
原先做好一张藤椅能挣五元。
但后来因为杨食人从中作梗,价格就变成了三元。
当时杨食人带着人直接在村里挨家挨户的走了一圈。
看到谁家在做外发的手工,就跟人说要收取环境保护费。
说是因为这些手工活的缘故,村里的环境变得十分恶劣。
所以,必须从五块钱的手工费里抽出两元作为村子的环保基金,用于改善村中的环境等等。
村民们敢怒不敢言。
很多人直接撂挑子不做这些手工活了。
但关红家三个老人却是不能不做。
虽说村里的蓝家人会给他们接济,但他们却不能伸着手什么也不干。
他们三个老人手脚虽说不是很麻利,但好在能吃苦耐劳。
三人分工合作,一天下来倒也能挣个二三十块钱,算是能养活自己了。
当然,按照他们三个老人的情况来看,本该获得国家各种补贴的,但因为当时是杨食人当的村长,所以各种补贴什么的,基本上都不会落到蓝家人身上。
要么被杨家人冒名顶替了,要么就是被杨家人半路拦截了。
总之,但凡有点儿什么好处,都是很难落实到蓝家人手里的。
好在,如今一切苦难过去,他们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都起了个大早。
李青峰也早早准备好打算跟着村民们进山。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公作美,昨晚上下了一场雨,把硬实的土地浇灌得分外的柔软。
今天的开荒之路应该会很通畅。
关红拿了砍柴刀跟锄头也打算进山去。
李青峰皱眉看她:“外婆,您这是干嘛去?”
关红笑呵呵的回道:“咱家的地也拿回来了,而且我现在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
“我想着,我也去把咱家的地给开了荒,然后种些玉米红薯什么的。”
李青峰去拿她肩上的锄头,好生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