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太贵了,老百姓不吃不喝要五年才能买得起。
她了陈耕一眼,见陈耕脸上对这价格似也有不赞同。
见她摇头,陈家叔伯连忙问道:“小九你什么想法?”
“京城售价二两银即可。”
“二两?”
“如此低廉?”
二两银子,除去运费和销售成本,一只炉子只怕赚不了多少。
陈耕虽不赞成十两,但也觉得二两太低了。
而晁冷是这样想的。
她售卖炉子,只是为了卖煤炭。
若是炉子太贵,受众太少。
她的煤炭销售就要受到影响了。
大闵人还不识煤炭,在初期势必要推广的,价廉物美才能快速打开市场。
煤炭市场很大,主打一个薄利多销。
让老百姓快速认识到煤炭的好处,才是重要的。
若是没有煤炭,炉子根本没用。
“售价二两,利润如何分成?”
亲兄弟明算账。
陈耕问出了关键问题。
晁冷也正想说这个问题。
“我这边给大哥的出厂价是二百文,给其他商家的,会比大哥的稍微高点。此价格不包括运输,终端售价所得利润全部是买家的。”
二百文,晁冷计算过,扣除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一只炉子她只能赚五十文左右。
但晁冷的本意保持不亏就行。
否则炉子卖不出去,煤炭也就销售不掉。
而一百五十文的成本,也是因为她手里有铁矿。
否则绝对不能这么低。
虽然炉子的制造技术很简单,普通的铁匠铺就能打造。
但是铁匠要从官方购买原铁,无疑在成本上竞争不过她。
晁冷继续道:“我方只负责产品质量问题,其他诸如运输和销售,概不参与。”
这样的买卖方式,清晰明了,是晁冷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