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事之余,几人也常常相聚谈笑,不拘繁文缛节。
“陛下这是有事?”苏衍笑呵呵地问道。
“先用膳,膳后再说。”
刚下朝,都饥肠辘辘,先填饱肚子再说。
食毕,宫人撤下碗碟,皇帝拿出那张晁冷写的《治灾活民书》。
“苏公,裴卿,你们看看。”
苏衍接过纸卷,展开观看。
裴如海等不及,也凑到他边上,一同观看。
只有陈中启老神在在地坐着没动,面带笑容,似有了然。
皇帝看他一眼,笑问:“陈卿可知纸上内容?”
“臣昨夜收到三弟家书,略知一二。”陈中启笑道。
“那你怎么看?”
“惊为天人,非常所及”陈中序啧了一下,摇了摇头道:“要不是臣知三弟从不妄言,臣实不敢相信这些方策出自一少年。”
他又摇了摇头,道:“这是何等智慧啊!说是盖世之才也不为过,到现在臣还觉得不真实,真想见上一见。”
皇帝赞同地点点头,“朕也想见一见。”
两人说话间,苏衍和裴如海已经看完了奏疏。
“妙策!妙策!”苏衍抖着手中的奏疏,激动地胡须乱颤。
“这是何人所书?”未等皇帝答话,他又道:“如此治世之才,不知是哪位学者?老夫可认得?”
皇帝笑言:“尔猜。”
两人当即一番猜测,把当世大儒,学者,有才华的人猜了一遍。
皇帝摇摇头,笑道:“皆不是。两位爱卿,说说,制策之人如何?”
裴如海还在摇头,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此人,惊才绝伦,我朝竟然还有此等厉害的人才,老夫竟然闻所未闻,实不应该啊。”
“还真是,野有遗贤呐!”他又感叹道:“二十三治灾之策,无一不切中要害,尤其以工代赈,既能妥善安置灾民,朝廷又能得益,从中可以看出此人既精通政务,又通晓时弊,这样的人,一定要招揽为朝廷所用!”
“正是,如此大才,怎能任其泯于山野,陛下或可破格征辟。”苏衍也建议道。
“陛下,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何人?”两人急切地问道。
裴如海看着笑容满面的陈中启,瞪着他道:“老陈,你是不是知道?”
陈中启捏着胡子,笑而不语,陛下想卖关子,他可不会那么没眼色先说出来。
“倒不是朕卖关子,是朕也实难相信……两位爱卿,你能相信这治灾之策,是出自一总角小儿之手吗?”
“总角小儿?”两人震惊地瞪大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