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截获了这奏章后,朱元璋当即就下令将其碎尸万段,而后掷于水中喂鱼。
除了张昶,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才,在中原易主,大明建立后,纷纷自杀以全忠义。
这似乎有些奇怪。
说好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呢?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同。
对于很多文人,世家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汉族的概念,而是只在乎自己的阶级。
在他们看来,忠君就是忠于给自己阶级的君主。
如果君主无了,自然就是国破家亡。
蒙元是少数蒙古人统治大多数汉人,本身蒙古人就是个游牧民族,占据了偌大的中原后,也没有形成很完善的制度,因此管理松散。
这就让下属阶级的地主,豪绅,有极大的自主权力。
对于很多知县,地主来说,他们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不管怎么去鱼肉百姓,上边也不会说来查他们贪腐的问题。
蒙元近百年,许多捆绑的利益集团出现,从上到下,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
这是所有世家,地主,豪绅,在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得到过的优越感,还有那令人贪恋的权力。
真正的做到了生杀予夺,底层百姓完全不可能有伸冤的去处。
只要完成了最基础的蒙元朝廷安排的赋税,那么你在当地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蒙元朝廷根本不会管。
这是地主们当家做主的时代。
可以想象,原本大家都跟着蒙古贵族们欺行霸市,鱼肉百姓,作威作福,无所顾忌。
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了个叫朱元璋的,还是个乞儿出身。
带着一帮子流民搞起义,要推翻蒙古朝廷,打破这难得的岁月静好。
这哪里会有地主愿意,这必须要镇压,狠狠的镇压。
元末的时候,其实对各路起义军打击最激烈,最血腥的,并非是蒙古朝廷,反而是各地的地主豪绅,汉人官员。
这些人自发组织钱粮,兵力,对抗起义军,比之那些蒙古老爷,可要上心多了。
这种行为,就跟后世满清入关后差不多。
拥护游牧民族一统中原的,不管是蒙元时期,亦或是满清时期,都是那些所谓的读书人,地主豪绅阶级。
其实这也跟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在儒家思想里,只有小忠,而无大义。
什么民族大义,哪有自己的利益香。
任何朝代的士大夫,从来不在乎君主对百姓怎么样,好或不好,他们在乎的,只有君主对自己多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