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大事时,愤怒没有任何用处,其实大多数时候,朱元璋的愤怒,都是给别人看的。
作为开国之皇帝,冷静的对待处理任何事情,是朱元璋早就有的习惯。
而深思之下,朱元璋心头开始冷漠。
若是任其长久发展,说不定未来的大明,很有可能因这些晋商而灭。
这种猜测,是基于大孙之前的一些手段。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大明末期,这些晋商们操控权势,大肆吞并九边军饷,尤其是山西一带更甚,朝廷去多少银子,就吃多少银子,跟无底洞一般。
满清的崛起,正是因为跟晋商们的大量交易。
中原王朝于外族,最大的优势在于军备领先。
而晋商们大肆出售军备,让满清战力暴涨,加上大明那个时候多灾多难,便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取缔的大明,但实际上,满清牵扯了大明多少兵力。
九边重镇,囤积了大明最有战力的将士。
若真只有李自成,造反这事,难说。
朱元璋在想明白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反而是摆摆手,让宋忠离开。
陛下的反应,出乎了宋忠的意料,不过经常和陛下打交道的他明白,这件事怕是会掀起惊天巨浪。
“大孙也看看吧。”
朱元璋将卷宗交给朱英说道。
朱英接过卷宗浏览起来。
好家伙。
朱英从前知晓晋商跟草原部族有些交易,但没想到这才大明初啊,就已经这么夸张了。
毕竟很多边疆的商人,包括北平,西域地带,多少都是有走私交易的。
巨大的利润,让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只能加强抑制,想要杜绝很难。
只是没想到,这些晋商,从明初就开始布局了。
京师有人很正常,但是有这么多人,那就不正常了。
卷宗上附带的名单,牵扯其中的,足足有三百余人啊!
看似不多,品级也不算太高,但这些人,个个都是朝廷要员,分散于六部之中,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官。
难怪大明近三百年,山西这些晋商们一直在暗中不断的累积财富,而没有被察觉到。
直到实力足够,有了足以倾国之力。
这关系上下星罗密布,且还是只有曹子兴一人泄露出来的名单,肯定还有其他隐藏着的。
“这山西跟反了没啥区别,且比明面上造反,还要来得更为阴险,多少官员去了山西,怕不是都被蚕食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