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和天劫齐至,福祸相依。
想要安享这场泼天富贵,还需要在天地劫难中活下来才行。
这是天地针对后天道文的一场考验。
仓颉虽一直待在闭关之地没有出来,却也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后天道文不为先天所容,出世之际必引来先天雷劫反噬加身。
正在书写后天道文,名列出一部完整字典的仓颉,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开创后天道文的初衷,是为了开发出一套能够在人族中流传,而又万世不移的后天文字。
是为了让相隔亿万里的无数后天凡俗生灵们,能够无障碍进行文字交流,
后天道文只是副产物,不是仓颉造字的主要目的。
这个因果不能颠倒了。
仓颉停下手中正在书写的道文字典。
他知道一旦字典彻底完成,就会引来天地劫难。
到时候他能和后天道文字典能否安全的活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却实需要先把凡俗界的后天文字,也创造出来才行。
后天道文字数过百万,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一些生僻晦涩之文字。
仓颉自然不用完整的将它翻译成凡俗文字。
只需要将其中经常会在凡俗中使用的文字挑选出来,剔除道韵,进行简化一番即可。
不涉及大道至理,只是对后天道文再简化,这项工作对于仓颉来说,就容易多了。
很快十万左右个后天文字就出现在了仓颉手上。
这些凡俗后天文字是以后天道文为蓝本,简化而出。
能够和后天道文进行对照。
就是经历再多的世事变迁,只要后天道文不发生大的变动。
这些凡俗文字发生更易后,也能依照后天道文进行修正。
最终一部凡俗字典,最先被仓颉完整,摆在了仓颉面前。
它不涉及道韵,和大道无关。
利用它书写出来的典籍就是再天花乱坠,也引动不了各方道韵灵气。
不至于招来天地之怒。
仓颉将它保存在闭关之内,以防在天地雷劫中被毁。
随之仓颉走出了不知道待了多少万年的闭关之地。
在五行宗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一闪身来到了五行山之外的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