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其实你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
“让你的商队,每个月来你们送补给的时候,多带十万担粮食。”
“然后,会有人在眉县跟你们接头。”
“交易之后,其他事情一概不用理会,让你的商队,带着战马,回平顶山即可。”
“百万担粮食,分成十次,每次十万担,这样一来,也不易引人察觉。”
眉县?
李然非常想问问,交易之人,是如何从眉县把粮食运送回凉州的。
但李然还是忍住了,即便是问了,李儒大概率也不会说。
估摸着,应该是除了陈仓这条路之外,还有另外想小路能抵达凉州。
“没问题,每次十万担,不成问题。”
李然的商队,一个月,一次,或者是两次,都要到陈仓来一趟。
为了给两万大军进行补给。
其实,朝廷那边,也是给李然粮草的。
但,说实话,那质量,可忒差劲了。
连最基本的吃饱都做不到。
更别说肉食了,更是连点肉沫子都看不到。
当然,也不是光李然的军队这个条件,皇甫嵩麾下的主力军,包括董卓的军队,皆是如此。
这也是跟朝廷没啥钱,没粮食有关系。
去年的黄巾起义,今年的粮灾,让朝廷已经捉襟见肘。
能有吃的就不错了,至于好不好的,也只能这样。
皇甫嵩能忍,董卓能忍,但李然跟他麾下的军队可忍不了。
所以李然总是让平顶山每月再送来一些粮食,还有肉食,保证兵将吃饱,吃好。
就因为这是,皇甫嵩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小报告。
因为他麾下的兵将,多有抱怨。
要不是皇甫嵩军纪够严格,怕是已经有不少兵将跑李然那边去了。
一到饭点,隔着三里地,陈仓城都能闻到李然军营的肉味。
没有兵变,这已经算是皇甫嵩治军有方了。
董卓那边,虽说吃的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