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在长安停留了三四天。
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四十多岁的盖勋,像是个愤青一样,在李然面前,狂喷朝政,狂喷刘宏,把洛阳那些个大臣,几乎骂了一个遍。
其实。
真正撑起大汉脊梁的,到底是谁?
是洛阳那群只会打嘴炮,只会尔虞我诈的大臣?
是那个心眼不大,还反复无常的刘宏?
都不是。
是盖勋,皇甫嵩,这种真正热爱大汉,真正想让大汉更好的人。
是那些,正在抛头颅洒热血,守护大汉百姓的边境军。
是这些人,撑起了大汉的脊梁。
几天之后,李然带着两万兵马,来到陈仓。
这里必须着重介绍一下皇甫嵩这个……倒霉蛋。
皇甫嵩能不能打仗?
那简直太能打了。
将门世家的皇甫嵩,叔父是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
皇甫嵩举孝廉出身,一路稳稳当当,黄巾之乱前,是北地郡太守。
战后被启用,可谓一鸣惊人。
战后,也确实得到了应有的奖赏。
升迁至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候。
但,因为不肯贿赂宦官,被张让,赵忠两人,联手弹劾。
结果,被封户六千,改封都乡侯。
冀州牧也别做了,车骑将军也别做了。
给了一个左将军,算是杂号将军。
当时,正在冀州领军的皇甫嵩得到消息之后,他麾下的兵将率先不干了。
命是他们拼的,仗是他们打的。
就因为被两个宦官弹劾,就讲皇甫嵩降官职?哪有这样的事情?
所以,当时就有人建议皇甫嵩,不如起兵造反。
当时在冀州的皇甫嵩有多强大?
西苑军,北军五校,230全部在他手中,十几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