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为后勤,占据大半个冀州,并且还能把手伸到青州。
界桥之败,也不算什么,当时的公孙瓒也没有元气大伤。
李然在兖州忙活青州军的事情,让公孙瓒觉得有机可趁。
想要趁火打劫一番。
结果呢?
大败而归也就算了,李然上书朝廷,还把公孙瓒所有官职都给免去。
公孙瓒这下傻眼了,跟刘虞闹翻,自身也没有官职。
麾下兵将不少人都觉得,跟着他已经没有了前途。
一个连官职都没有人,不就是土匪么?
走的走,逃的逃。
估摸着,赵云就是在那个时期离开了公孙瓒,主要是对公孙瓒太失望。
打仗不算什么,输赢都正常。
但公孙瓒未宣而战,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可耻的。
在这个年代,偷袭,最让人鄙视。
大多数战争,都是先打嘴炮,再发缴文,然后再开战。
而公孙瓒此举,相当于不遵守游戏规则,被天下各路诸侯嗤笑。
以前跟他联盟的袁术,陶谦等人,纷纷跟公孙瓒划清界限,不再联盟。
喜欢偷家的还有吕布。
偷兖州,偷徐州,还各种拜义父。
蛮夷匹夫。
这个词就是形容公孙瓒跟吕布这种人的。
看汉末,三国,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选择投降,很少有被杀的情况。
像张绣,杀了曹操长子,都能被原谅。
天下诸侯,都是非常顾及自己名声的,杀降,杀俘,被天下人嗤笑。
但唯独吕布。
可以说是好话说尽,但曹操照杀不误。
不外乎其他,只因为吕布这人的人品,是真滴差。
说回正题。
公孙瓒就那几万兵马,哪怕是易京的防御还可以,但依旧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