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枭雄都不懂,最后就失败了。
看似简单的三件事,背后需要大量的读书人形成官吏阶层来配合。
否则就是难比登天。
光靠流寇是不成的,连算土地有多大都不知道,别说是分土地了。
自耕农有了。
粮食就有了。
铁器、布匹,随之出现。
物资丰富了,就能收上来。
靠的就是小自耕农。
没有了自耕农,王朝也就完蛋了。
为什么呢?
明明变成佃农后,一样在创造财富。
而且后期人口更多,理论上创造的财富更多。
原因很简单,自耕农是最容易被压迫,一个个分散,是天然的被征税阶层。
一旦他们消失了,沦为大地主的佃农,就再也缴纳不上足够的税。
而大地主们,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收买官吏,进而避税。
最后朝廷就在明明民间还有很多钱粮,还有大量物资财富的情况下,被意外给摧毁了。
他征集不上来税收和物资,这个系统就运转不下去。
三人都明白这一点。
他们当然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并不麻烦。
过繁荣的商贸活动,就有办法解决。
商贸繁荣,朝廷掌握军队,军队控制交通,维持商贸通道,进而收税。
让失地的农民能够通过商贸活动,来获取粮食和其他物资。
简单来说就是创造就业岗位……或者就是发放福利,等于是创造不出来劳动岗位,朝廷就直接强行向富商收税,用税收去养活多余的失地农民,维持安定。
只是这个难度更高,富商会想办法逃避税收。
这就要让小农经济变成流动的商品经济。
商业越发达,劳动力越能够发挥出来,物资流通越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