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下书网>上命昭唐 > 第363章 迁都(第1页)

第363章 迁都(第1页)

百废待兴。

继肃反年号诸事,整个四月,圣人又办了几件不大不小,但不得不办的事。

四月初五,诏下《制易汴梁内外各殿各门名》。

更大内正衙崇元殿曰圣历。

东衙元德殿不变,常居金祥殿曰祥符,万岁殿曰天授,金乌门曰弘阳……

朱温自谓以金得道,必须清除他在汴梁的金德痕迹。

同日,在天仙元君的推荐下,圣人在丽泽院和一帮军头、文官问对,随后下《改京都诏》。

宣武军被废。汴州升格为开封府,建名东京。

安史以来,圣唐多数时间维持着五京。即上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南京江陵府,西京凤翔府。长、洛是首都,前者叫京畿,后者叫都畿,余者是陪都。成都短任过南京,洛阳也改过中京,长安则在上京、西京、中京当中反复横跳,挺乱的。

除了宣布东京将从洛阳变到汴梁,还取消了南北两京。

相应的,洛阳改为中京。长安仍为西京。若无意外,今后朝廷就在汴梁常驻了——至少圣人这朝。这是要利用此处的地理、人员和农耕优势。四通八达,快速出击,以此经略天下。

中原有着长久的精锐之师历史,在中国历代对外征战中都是主力之一。国朝征讨南诏、吐蕃、交州、蔡寇、河北的战争中,河南兵也是主力。所谓“徐寇虽殄,河南几空”,寡妇比邻为村,孤女从各处前线领着父亲弟弟的遗体千里返乡的例子,在这片土地上比比皆是。

乾符前,汴人是对得起大唐的,但李氏君臣对不起汴人。

东京迁汴,朝廷常驻,显然将会带给此间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

这让降兵、百姓、士人感到振奋,至少没仇的,弥漫的阴诡氛围也消散了一些。

的确有许多人对此不满,不愿迁都。但圣人不会让步。又不是不回了。若能早些平定全国,提前回就是了。有时想回去看看,也不远。

你知道的,朕一直很喜欢长安。

当然,汴梁还得修,毕竟它要承担的是长安和大明宫的体量。光是李皇帝有名号的妃子、道姑就有几百个,寺人、宫女也是几千。

四月初六,诏下《赦逃亡背役髡黥之人》。

朱氏父子连年征战,军法严酷,逃兵不断,为了遏制,汴军几乎个个刺面,于是逃兵溃兵更多。后世到朱温刚篡位那会,后梁的征兵工作都很难了,搞得朱温没法,只得大赦,废了诸多军法。

再想想现在遍布中原的乱兵,固然不全都是逃兵,但绝对不少。

圣人全部赦免。

变相通知你——朱氏已亡,你自由了。

想回家的回家,想当兵的赴汴梁,等待挑选任用。

这些人对李家对朝廷或许不爽,不感冒,但对朱氏肯定更不爽,筛一筛好生带两年,也能用。

四月初七,诏下:

《河南河北江淮齐鲁采访百家贤者、猛士、孝良德行诏》

《委马步教练司、礼部选人》

初八,诏下《委太常寺等详议东京明堂、社稷、圆丘、神社制度》。

字面意思,先把神道相应的东西复制到汴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