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和兵部尚书的一力推动之下,加征剿饷的诏令迅速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接到这个命令,大明上上下下的官员们都激动坏了。
要问这帮老爷们最爱干的公务是什么,那无疑就是征税了。
朝廷不征税,他们哪来的油水可捞?
北直隶,真定府府衙。
一个面容清瘦、看似儒雅的官员,正端坐在署衙大堂内,仔细研读着朝廷的邸报。
“朝廷每亩只加征九厘,这怎么能够?”
此人正是真定府知府俞文杰,他看着手上的邸报十分不耐,
“下面的百姓缴纳的多为碎银,成色不一。”
“府衙还得将其熔铸成锭上缴户部,这其中的损耗难道就不算进去了?”
一旁的幕友心领神会,躬身道:
“东翁明鉴。”
“火耗之征,自古有之,亦是维系地方运转所必须的税额。”
“如今剿饷紧急,熔铸、运输,耗费尤巨。”
“依在下看,这火耗……或可定为两成?”
俞文杰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淡淡道:
“两成?你最近改吃斋念佛了?”
“既要体恤朝廷难处,确保饷银足额及时解送;也得顾及府衙上下、各县同僚的难处吧?”
“改为三成!“
“务必晓谕各县,今秋一定得足额收上来!”
就这样,皇帝的命令还没出府衙,便被套上了第一层枷锁。
在下发的邸报中,朱由检明令各地每亩只得征收九厘银子,可到了真定府地方上过了一手,就变成了每亩至少一分一厘,甚至一分两厘!
多出来的三成火耗,则成了一种变相掠夺。
它将顺着知府俞文杰定下的调子,层层加码,直至绞死所有底层百姓。
但该说不说,像俞文杰这类只收三成火耗的官员,还属于良心未泯的。
在更为边缘贫瘠的陕西延安府,当地知府甚至一度将火耗提到了五成。
理由也很简单,边地银贵物贱,熔铸损耗甚巨。
巡抚孙传庭听了这个无耻的理由,气得差点拔剑砍了延安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