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施加点压力,就会乖乖就范。
所以他愿意借钱给杨鸣,愿意投资镜像,甚至愿意只拿小部分的回报。
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把杨鸣当对手。
他要的不是回报,而是控制权。
他需要一个干净的、正在运营的影视公司,作为他洗钱的据点。
镜像符合所有条件。
而杨鸣,在他眼里,不过是个棋子。
一个可以随时摆布,随时抛弃的棋子。
结果呢?
结果是他被棋子耍了。
刘特作站起来,在客厅里踱步。
他回想整个过程。
从中东回来,他提出做王储代理人,杨鸣答应了。
他借钱给杨鸣,投资镜像,成为股东。
他收买在镜像不如意的陈熙娜,掌握内部情况。
陈熙娜原本是乐视出来的,有能力,有野心,但在镜像不受重视。
刘特作给她钱,给她承诺,让她成为内应。
她做得很好。
每周汇报公司情况,财务数据,人事变动。
柴峰的上市筹备,她也全程参与,定期把进度报告交给刘特作。
所有的文件,刘特作都看过。
上面写的清清楚楚:“镜像影业上市项目”。
律师团队、审计师、券商,所有人都在说“镜像上市”。
媒体也在报道“镜像上市”。
他深信不疑。
于是在关键时刻,他通过关系让CCB突然介入,调查资金来源,逼杨鸣交出股份。
刘特作当时太兴奋了,以为自己赢了,没多想。
他拿到61%股份,陈熙娜成为总裁。
他以为自己控制了即将上市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