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枚银元重七钱二分,含银九成,铜一成,以确保硬度适中,不易磨损。
正面铸“大明通宝”四字,背面铸蟠龙纹,边缘刻细齿纹,以防剪边偷银。
壹圆(七钱二分)
五角(三钱六分)
贰角(一钱四分四厘)
壹角(七分二厘)
另铸铜元“崇祯元宝”当十或是当二十。铜钱“崇祯通宝”作为辅币,以便小额交易。
由户部直辖的“宝源局”统一铸造,严禁地方私铸。
设立“验银司”,定期抽查市面流通银元,打击劣币。
官府征税、军饷发放、商贾交易,一律以银元结算,逐步取代碎银。
允许民间以旧银兑换新银元,但须扣除少量火耗(铸造成本)。
看完之后,毕自严深深地意识到这个方法的巨大价值。如果能够成功地统一币制,那么不仅可以有效地遏制白银的外流,还能够显着增加朝廷的铸币税收入,从而稳定市场秩序。
然而,他心里非常清楚,要实现这一目标将会面临重重阻力。首先,地方上的豪强、钱庄和矿主们长期以来一直依靠私自铸造银两来获取巨额利润。一旦朝廷垄断了铸币权,他们的财路就会被彻底斩断,这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其次,一些官员与商人相互勾结,在暗中操纵着白银市场。他们必然会竭尽全力阻挠这一新政的推行,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此外,大明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机制币铸造技术。如果仅仅依靠手工打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
最后,在初期铸造银元时,需要大量的白银作为储备。然而,由于国库空虚,要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铸币活动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经过深思熟虑后,毕自严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心中的疑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好古。而张好古也非常耐心地对他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
关于机制银币的技术问题,张好古表示这完全可以交给研究院去处理。无论是皇家研究院还是松江研究院,对于这样的技术都可谓是驾轻就熟,绝对不会有任何困难。
至于白银的来源,张好古也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与西夷进行贸易来获取白银;另一方面,他还压低声音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缅甸的银矿可以扩大开采规模,此外,日本不仅在石见山有银矿,北海道、关东、九州等地也都有丰富的银矿资源。而且,蒙古的银矿储量也相当可观。我希望能够将这些银矿全部纳入囊中,如此一来,大明就再也不会面临银荒的困扰了。”
然而,毕自严听完这些话后,不禁大吃一惊,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狐疑地问道:“你这些消息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毕大人,您可别小瞧了我们护国军水师营啊!我们可不单单只会做做生意而已。如果仅仅如此,那还要水师营有何用呢?”张好古一脸自信地看着毕大人,似乎对自己的水师营充满了信心。
“哦?那依你之见,这水师营还有何能耐呢?”毕大人好奇地问道。
“嘿嘿,毕大人,这您就有所不知啦。您知道孛露、麻椰里和亚墨力加这些地方吧?那里的银矿可多着呢!”张好古得意地笑了笑,继续说道,“而现在,郑琦他们就在那里,据我所知,他们此刻应该在苏木。”
“什么?你们都是怎么做到的?”毕大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