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下书网>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 210-220(第11页)

210-220(第11页)

她抬起双手裹住那双鲜红的手,说:“你只需知晓,而今你放眼所见的百姓,99。99%都是汉人。你再看看这座祠堂的名字,墓碑上的字。”

姜维一愣,这个人不仅能看见鬼,竟还能触碰到鬼。她的掌心是温热的,衬托出自己已经无法察觉到自身的冰冷温度。顺着她的视线抬起头,看向祠堂匾额上的字:平襄侯祠。再看向墓碑上的字,都是繁体字,三个大字:姜維墓。右侧小字:漢平襄侯大將軍。

这些人……居然都是来祭奠自己的?

姜维松开手走到坟包前,恍惚地站定到这座衣冠冢前,视线落在那个“漢”字上。能够以汉的前缀给他立碑,而不是把他称为蜀……他笑了一声,有些激动地回头看向后世小辈确认问:“如今还是汉室天下?大汉后继有人,光复汉室了?”

“是,也不是。”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还是以后让刘备同志给他解释吧。

吕思彤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向边上的赵云,疑惑问:“他们几个是哭晕过去了吗,为什么派遣你单独迎接,也不知道搞个隆重点的排面。”

这事老鬼们自有考量,他们也是不想让姜维这孩子太过伤心,若是直接与诸葛亮相见,担心他一个劲地自责痛悔,没准还会以死谢罪,可鬼魂又死不了,就陷入了更深层的痛苦中。

所以让赵云先去,让他知晓此间之神奇,错过的遗憾未必不能再圆,何况今之天下大同无纷争烽火,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或许能让他心里对兵败的痛苦有所缓解。等姜维对后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引来相见,让他明白,见他不是为了问责,绝不会对他失望,只是为了与他团聚。

吕思彤点点头,还是亮仔考虑得比较周到。

赵云又与姜维说了一些,拿自己起头来做比方,说自己病死的时候也很遗憾,身为一国的将领该死在战场上才是,觉得愧对丞相愧对先帝。

听到这话语,姜维心头一颤又难过起来,点头也是如此观念,觉得自己辜负了丞相的栽培。

赵云再次拉起姜维的手,说:“走,我带你去见丞相。”

“……”姜维的脚步却因此僵住,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逃避,他有何面目见丞相,他不敢见呀!想要逃避,却又没有甩开赵云的手,一别三十年……三十年啊,那个在心里作为支柱的人,又怎么可能逃避不见。

姜维内心挣扎着,最终是缓缓踏出了一步,前面有几个往上的台阶,他踩上台阶抬起头来,就看见一个青年儒生站在高处,分明也是陌生的面容,已经死去的心仿佛都能听到擂鼓般的声音。

他回头看了看赵云,见赵云笑着点头。

“丞相……”姜维当即就要拜下,诸葛亮从台阶上匆忙跑下来将他搀扶住。诸葛亮现在是27岁时的样貌,那一年他初出茅庐,明知汉室衰微已无回天之力,仍旧要拼上一切试图逆天而为。后来,年迈的他也遇到了一个27岁的年轻人,后来也和他一样,明知无能为力,还是要逆天而为。

“伯约,别来无恙啊。”诸葛亮搀扶住姜维,看到姜维这浑身是血的模样,哪怕是早就在记载中知道他的下场,如此直观地展现在眼前时即便铺设了心准备,也只觉得悲痛不已。

明亮的眼睛里此时盈满泪水,抬起的手都有些颤抖,轻轻落在姜维的头上,将紧贴在脸上的凌乱发丝拨开,像安慰受了伤的小孩,问:“还疼吗?”

鬼的痛觉并不明显,这些临死前的伤口看着可怖,实际却只剩麻木。

姜维捂着心口,所有的伤都不及刻入骨髓,跟随着灵魂割不掉的悔痛。

他泪流满面不肯站起来,说:“丞相,姜维对不起你……未能完成先主的想,还令陛下蒙受屈尊到敌国为质的屈辱,而我诈降复叛,恐是祸及陛下!我该常跪于此受五雷轰顶,脱去这罪孽,才敢与丞相相见呀!”

“伯约,你已尽力,天下之势非一人能改……”诸葛亮宽慰姜维,继续将他搀扶起来,正想解释刘禅没被牵连死。

此时一个不悦的声音传入耳中,一身朴素直裾的男子抱臂冷冷说道:“他在魏国乐不思蜀,寿终正寝,你却惦记着他的委屈。”

刘备固然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和想大业比起来就显得寻常了。

当年,他气赵云为了救自己孩子差点折在长坂坡。而今,他气这个连自己都不曾见过的后辈,却为了自己的想搭进去大半辈子,死后不为他自身遭遇感慨,竟还感慨阿斗那不成器的。

正因阿斗是自己的孩子,是与自己打拼半辈子的元老们宠大的孩子,结局的落差才叫他难以释怀。

然而,闻言,维大怒。

称呼为蜀,鉴定为敌人!还如此贬低陛下,竟敢说陛下在魏国过得逍遥乐呵不思故国,岂有此!

姜维立刻站起来,与诸葛亮抱拳说:“丞相,待我了结了这混账!”

“……”诸葛亮的悲伤情绪一下子就收起来了,可谓是哭笑不得,“呃,伯约,不是的……”

但是很快,姜维就留意到站在那朴素男子身边的其他几个,尤其是那个面若重枣留着长须美髯的大将,特征过于明显,是……是传说中的关将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