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礼法不可废。
立储乃是国之大事,在立储的问题上必须坚持礼法,遵照古之惯例,册立嫡长子。
所以群臣奏请立储其实没有什么好争议的,就是要立韩嫣所生的嫡长子王翰。
王霖透过御书房的门缝瞅着门外跪拜一地的满朝朱紫辈,眸光闪烁。
心底又多几分无奈。
他终于明白,即便是穿越者,即便身为皇帝,他也很难规避和凌驾于这个时代的礼法观念,很多事都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落实。
至少立储不行。
太子之位非王翰莫属,若是他有别的想法,一定会引起满朝文武的强烈反弹。
秦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流,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
甚至不会排除导致不少文臣站出来死谏的局面。
毕竟古代,便是武死战文死谏,以此为荣。
王霖之前考虑过雍正独创的秘密立储制度。
秘密立储制度是由雍正提前写好传位诏书,一式两份,一份带在身边,一份装在盒子里。
然后雍正召集王公大臣,宣布太子人选已定,再将它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皇帝驾崩后,王公大臣们将两份遗旨共同开启,确认无误后,诏告天下,拥立新君登基。
按理说,雍正此举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雍正创立的这项颇具创意性的制度特别之处在于选择皇位继承人全由皇帝一人掌握,不拘泥于嫡、庶,长、幼等规定,且最终的太子人选没有被公布出来,诸皇子在不知情下,会保持着上进的劲头,朝中大臣也不敢随意押宝,避免了结党营私。
但既然是一项好制度,为什么从雍正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后,真正严格执行秘密立储制度的只有雍正和道光两代皇帝呢。
而即使是严格按照秘密立储制度实行的雍正帝和道光帝时期,也还是没能避免父子相残和兄弟相残的情况。
主要还是因为无法做到真正的保密。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呢?
何况是国之储君,未来肯定要着力培养……朝中这些人精,谁还能看不出端倪来?
在王霖看来,若是自己也模仿秘密立储制度,最大的弊端将会导致他的后宫不宁——
韩嫣的皇后权威会受到极大挑战和压制,而其他嫔妃中,难免会有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
王霖头大如斗。
朱涟温柔款款站在王霖身后,她轻叹一声:“皇上,储君乃国之大事,皇上意欲御驾亲征,国无储君也不利国祚。看起来,今日皇上若是不答应立储,朝中这些文臣断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